在 “双碳” 目标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双重驱动下,楼宇自控系统作为建筑智能化与节能降耗的核心技术,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国产楼宇自控系统凭借技术创新、本土化优势以及政策支持,迅速崛起,逐步打破国际品牌长期主导的市场格局,在各类建筑场景中崭露头角,成为推动我国建筑行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的关键力量。
技术创新突破,驱动系统智能化升级
国产楼宇自控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多项突破。从最初的旋钮式产品逐步发展到如今集能源分析与楼宇自控于一体的全方位解决方案供应商。其自主研发的能源楼控系统,融合能源管理与楼宇自控功能,通过将能耗监测系统嵌入传统楼宇自控体系,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暖通等系统运行效率,实现建筑用能按需供给。实际应用数据显示,采用该系统的建筑可实现节能 30% 以上,有效降低碳排放,顺应了建筑节能降碳的行业大趋势。
与此同时,中移物联网推出的中移楼管家楼宇自控应用,基于商客融合业务平台底座,创新性地解决了楼宇智能化进程中子系统烟囱化问题。该应用整合暖通、照明、给排水等多个子系统,通过数据采集与 AI 算法实现设备自动化运行及用能效率实时分析,动态调整设备功率,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在运维管理方面,该应用还能实时监测设备状态、生成报表并进行故障预测预警,显著提升运维效率,为楼宇智能化管理提供了高效、智能的解决方案。
本土服务优势,精准匹配市场需求
相比国际品牌,国产楼宇自控系统更能精准把握国内建筑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国内企业深入研究中国建筑规范以及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建筑的实际使用特点,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以裕乾公司为例,其研发的能耗监测系统可灵活适配南北方气候差异下的能耗管理需求,针对南方夏季高温高湿、北方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特点,分别制定个性化的能源监测与调控策略,有效提升能源管理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在项目实施与售后服务环节,国产系统也展现出明显优势。本土企业响应速度快,能够及时根据客户反馈进行系统调试与优化。例如,在一些中小型商业体和公共设施项目中,国产楼宇自控系统的采购成本较国际品牌降低约 30%,且后期维护响应时间大幅缩短,极大地降低了项目整体成本,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尤其受到对成本较为敏感的中小企业和地方政府项目的青睐。
政策大力扶持,拓展广阔应用空间
国家 “新基建” 战略的推进以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如 LEED、GB/T 50378)的实施,为国产楼宇自控系统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建筑行业采用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推动老旧建筑改造和新建建筑智能化升级。例如,陕西省在 “双碳” 目标引领下,制定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与扶持政策,采用 “感知 - 决策 - 执行” 三级智能管控体系,在陕西中医药博物馆等项目中试点应用动态负荷预测、光储直柔等创新技术,实现节能增效与设备智能运维,为国产楼宇自控系统在公共建筑领域的应用树立了典范。
此外,各地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也为国产楼宇自控系统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从智慧园区到智慧社区,从商业综合体到公共交通枢纽,国产楼宇自控系统凭借其技术实力与性价比优势,成功中标多个重大项目,逐步扩大市场份额,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
品牌加速崛起,重塑行业市场格局
目前,国内已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楼宇自控品牌。楼宇自控系统融合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在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中实现能耗降低 20% 以上,国产品牌凭借技术创新、本土服务以及政策支持,在市场中迅速积累口碑,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在 2025 年国内楼宇自控市场中,国产一线品牌市场占有率持续攀升,正逐步改变过去国际品牌主导的市场格局,推动我国楼宇自控产业从 “跟跑” 向 “领跑” 转变,为全球智能建筑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方案。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持续拓展,国产楼宇自控系统有望在未来智慧建筑领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引领建筑行业朝着高效、绿色、智能的方向加速迈进。